智能楼宇

需要了解的智能建筑标准和规范

Ron Tellas
了解指导安装、减少停机时间、确保安全并支持不断发展的智能结构技术的智能建筑标准。

 

Conventional buildings use up to 34% more energy than their smart-building counterparts, Deloitte uncovered in a recent sustainability report. Why is there such a drastic difference between “typical” and “intelligent”?

 

Conventional buildings run on manual controls (someone has to turn systems on and off) and isolated systems (the HVAC system runs when it’s on, regardless of indoor conditions). This can lead to inefficiency and discomfort.

 

Smart buildings incorporate automated controls and integrated systems. For example, thermal sensors can detect conditions in specific areas (a small and crowded conference room with the door shut, an open office with high ceilings, etc.) and use that data to adjust heating, cooling, humidity, airflow, and ventilation appropriately.

 

In a smart building, network and cabling infrastructure act as the foundation for automated and integrated systems, giving them a way to communicate.

 

To address the needs and challenges of these environments, smart building standards were developed. They offer guidance and best practices when it comes to cable installation parameters, reducing downtime, ensuring safety, making sure systems and devices can communicate, and ensuring that infrastructure accommodates evolving technology.

 

Several industry organizations develop voluntary standards for planning and installing smart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 TIA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which develops standards to enable high-speed networks and accelerate next-generat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innovation

  • BICSI, which creates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use in the design, install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 ISO/IEC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and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ttee [IEC]),形成世界范围内的专业系统标准

  • IEEE是一个建立共识的组织,致力于培育、开发和推进以太网供电(PoE)等全球技术

这些组织制定的智能建筑标准虽然相辅相成,但每个标准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ANSI/TIA-862:智能建筑系统的结构化布线基础设施标准

该标准确保智能建筑系统能够支持现代通信需求(例如无线连接和建筑管理系统)。 它指定了基于 IP 的系统的布线系统布局和结构,概述了确保可靠性的最佳实践,并推荐了智能建筑系统的媒体。

 

TIA TSB-184:支持通过平衡双绞线布线供电的指南

智能建筑系统通常依靠远程电源来集中控制和监控能源使用情况,以及智能系统的轻松集成和可扩展性。 下列的 TSB-184 指南 允许通过类别电缆进行远程电力传输,而不会牺牲性能或功能。 它提供了有关双绞线电缆的建议,该电缆可以支持和供应直流电源,并在新建和改造情况下向联网设备传输数据。 它还对管理电缆温升和工作温度提出了建议。

 

ANSI/TIA-569:电信路径和空间

与传统建筑一样, 智能建筑 需要通道和空间来保护、布线、管理和支持电缆媒体和设备。 该标准有助于确保布线系统有序且可扩展,安全且易于访问、维护和升级。

 

ANSI/BICSI 007:智能建筑和楼宇的信息通信技术设计和实施做法

作为 ANSI/TIA-862 的补充,该智能建筑标准为构成智能建筑的网络建筑系统的 ICT 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指导。 它为特定系统(例如照明、安全和 AV)提供指导。 ANSI-TIA-862 专注于智能建筑系统的布线基础设施,而 ANSI/BICSI 007 为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更全面的框架。

 

ISO/IEC 11801-6:分布式建筑服务

该智能建筑标准也与 ANSI/TIA-862 紧密结合,确保类别和光纤布线基础设施能够支持智能建筑系统的运行和集成—,例如校园内单个或多个建筑内的楼宇自动化、能源管理和安全系统—。 它还提供了指导方针,以确保直接升级和扩展以适应未来的技术。

 

ISO/IEC 29125:支持通过平衡双绞线布线供电

该标准支持通过以太网布线实现安全、高效的电力输送,规定了PoE及其对线缆的影响的要求,以确保智能设备通过同样用于数据传输的布线获得可靠的电力。

 

IEEE 802.3bt:通过 4 对 MDI 为 DTE 供电

最新的 IEEE 802.3bt 标准适用于可通过 4 对以太网电缆提供高达 90W 功率的以太网设备。 IEEE、TIA 和 IEC 等标准组织也在制定 单对以太网 (SPE) 标准,该标准是连接智能建筑系统的 4 对电缆的替代方案。

 

适用于智能建筑的规范

虽然标准是自愿的,但旨在保护人身和财产的规范是强制性的。 让我们’快速浏览一下适用于智能建筑的规范。

 

国家电气规范(NEC)

NEC 每三年更新一次,确保安全安装和检查,保护人员和财产免受电气和火灾危害。 2023 年 NEC 推出了 Class 4 电源 第 726 条中首次提出了支持故障管理电源 (FMP) 系统的电路。

 

CSA EXP100:22:信息和通信技术(ICT)

该规范由 加拿大标准协会 (CSA) 集团发布,旨在为智能建筑内 ICT 基础设施的设计、安装、操作和维护提供统一性和一致性。 它强调建筑系统的集成和互动。

 

CSA 技术委员会还在制定 CSA T100 建筑 ICT 规范,计划于 2025 年初在加拿大和美国发布。

 

ICC国际规范

国际规范委员会 (ICC) 制定国际规范 (I 规范),以确保建造安全、可持续且经济实惠的建筑。 这些包括:

  • IBC(国际建筑规范),制定保护公众健康、安全和福祉的规定

  • IFC(国际消防规范),其中包含保护生命和财产免受火灾和爆炸危险的规定

  • IECC(国际节能规范),涉及能源效率的多个方面,包括成本、能源利用率和自然资源

Belden了解智能建筑标准

如果您想了解有关智能建筑 ICT 基础设施的更多信息,或者对我们上面提到的任何标准或规范有疑问,请给我们留言。 作为通信电缆 & 连接协会’ (CCCA) 新技术 & 趋势委员会的成员,百通为这篇关于 不断发展的智能建筑的最新文章做出了贡献。

 

详细了解我们的智能建筑解决方案

 

相关链接: